1944年11月的某一天,时任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的亨利·阿诺德一声令下,88架全新的B-29重型轰炸机从太平洋上的塞班岛集结起飞。这次的目标锁定了日本的首都——东京。由于这些B-29是刚刚装配下线的先进远程轰炸机,且在起飞时尽量装载了大量炸弹配资专业股票投资,飞行员们信心满满,坚信这次任务必将彻底摧毁东京。
然而,理想往往比现实美好得多。当轰炸机群抵达东京上空时,由于强风和其他复杂气象条件的影响,飞行员们在投弹时难以精准瞄准。最终,数百吨炸弹纷纷落下,却未能命中关键目标,未能造成应有的破坏。日本方面因此得意洋洋,甚至宣称东京拥有“天皇护盾”,美军轰炸难以奏效。
事实上,所谓的“天皇护盾”纯属虚构。彼时东京几乎没有完善的防空系统,但美军轰炸未达预期效果,这一点无可争辩。阿诺德因此头疼不已,不仅因巨额资源白白浪费,更因为美军内部开始出现严重的分歧,有人当面质疑他的指挥方案和能力。就在此时,一位关键人物的出现,不仅拯救了阿诺德的声誉,还创造了令整个美军震惊的辉煌战果。
这位人物在短时间内,导致多达十万日本人葬身火海,并迅速将日本几十座城市烧成废墟。由于其猛烈火力,他获得了“美军烧烤大师”的绰号。他,就是柯蒂斯·李梅。李梅出身平凡,没有机会进入西点军校,年轻时只是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修读土木工程专业。用现代的话说,他是从基层“打灰佬”一路打拼上来的。
展开剩余85%由于家境普通,李梅进入军队后进展缓慢。直到1941年,他军衔还只是少校。但到了1945年,仅37岁的他已经晋升为美军最年轻的少将。如此迅速晋升,主要归功于他创下的惊人战绩,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实施“火烧东京”计划。
回到阿诺德头疼不已的那段日子,他在一次机缘巧合下结识了李梅。那时李梅在军中名声不佳,因经常私自改变轰炸机操作规则,比如结合使用白磷弹和高爆弹轰炸德国城市,甚至亲自驾驶轰炸机执行任务。尽管他的许多行为受到了军方批评,但不可否认的是,李梅和他的部队屡创佳绩。
了解李梅的作战风格后,阿诺德决定将这个“不按常理出牌”的鬼才调往太平洋战场。毕竟,对付日本人,也无需过多规矩。李梅到任后,凭借对火攻和爆破的丰富经验,迅速指出了阿诺德第一次轰炸失败的根本原因。
原因主要有两个:首先,日本采用了“游击战”战术,将大型军工企业拆分迁移,藏入居民区的小作坊里生产军需品。这样一来,美军轰炸时难以找到明确目标,损失自然有限。其次,炸弹类型不适应。美军以往多用高爆弹,这对钢筋混凝土建筑效果不错,但对用厚草覆盖的日本小作坊效果不佳。
可以把那些小作坊比作藏身的老鼠,它们隐蔽良好,令美军难以锁定目标,且高爆弹对草房的破坏力不大,导致轰炸效果屡屡受挫。既然找到了问题,下一步便是研究如何消灭这些“老鼠”。
有人建议投放毒气弹以造成重大伤亡,但该方案因国际影响被否决。李梅则提出了更为激进的方案——直接将藏身的房屋全部焚烧。简单来说,他打算把东京整个城市付之一炬。
1945年初,李梅向白宫提交了“火烧日本”计划。传闻当时总统罗斯福看到报告后气得站起来怒斥李梅“良心坏透了”。原因是李梅计划用满载凝固汽油弹的轰炸机对东京实施大规模火攻。根据《日内瓦公约》,使用凝固汽油弹攻击平民是不被允许的,但李梅并不理会这些条款,一直坚持先行动后汇报。
尽管白宫内部有人反对,李梅仍然准备执行。为了安抚上级,他召开军事会议,随手在东京地图上划了一个圆圈,说这就是敌军兵工厂所在,必须彻底烧毁。至于圆圈划得是否准确,李梅并不关心,手下却明白了他的意思。
1945年2月23日晚,超过170架B-29轰炸机悄然抵达东京上空,携带改装的凝固汽油弹。东京立即拉响防空警报,居民纷纷躲入防空洞,以为美军仍将无功而返。
然而,事实出乎他们意料。美军投下的炸弹并未产生预期的爆炸声,而是制造出大片油雾,浓烈的汽油味弥漫在空气中。一道无声的火花突然点燃了这些油雾,瞬间爆发出高达1500摄氏度的烈焰,席卷整个城市。
火势猛烈,许多人尚未来得及反应便气化消失,大片区域迅速焚毁。美军飞行员甚至抱怨火焰产生的强大气浪让飞机颠簸摇晃。完成任务后,飞行员们返回基地,向李梅报告轰炸成功,首次“火烧东京”行动告一段落。
不过次日,李梅看到报纸报道死伤人数仅几百人,显然远远未达预期。虽然弹药充足,为什么伤亡如此有限?军械专家分析后指出,李梅投弹过于密集,在两平方公里范围内投下数千枚炸弹,导致大量人直接气化,成了失踪人口。
专家建议拉开投弹间距,以扩大燃烧面积。利用热胀冷缩效应,火焰和高温气流将大幅增强,形成更广泛的火海。李梅听后欣喜若狂,“火烧东京2.0”计划在脑海中成型。
此时罗斯福仍为第一次火攻震惊,却不知李梅已在筹划更大规模的行动。李梅再次先斩后奏,通过说服阿诺德,从海军和陆战队借来了更多飞机和弹药,准备进行下一轮轰炸。
1945年3月9日,日本举办盛大的陆军节,李梅选定这一天发动袭击。为了最大限度保证战果,他做出惊人决定:拆除轰炸机上的所有非必要设备,包括防护装甲、机枪和炮塔,令飞机几乎处于“裸奔”状态。此举极大增加了被敌人突袭时的风险,但李梅通过多次夜间试探轰炸验证,日本夜战能力几乎为零,确保行动安全。
3月9日晚,300多架B-29轰炸机起飞,飞行数小时后终于抵达东京上空。轰炸机群低空俯冲,第一梯队投放大量白磷弹于东京附近河流。随后,其余机群如农用喷雾机般低飞,散布新型M45集束燃烧弹,这种炸弹融合了凝固汽油、镁和白磷,点燃后燃烧迅速且引爆周围物质,火力更猛。
东京居民惊恐地看着天空飘落白色“雪花”,实为燃烧弹碎片,随即火焰席卷全城。许多人来不及逃跑即被活活烧死,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焦尸味。试图跳入河中避难者发现河水被白磷弹点燃,水面沸腾,逃生无门。
火势猛烈,据称百公里外都能清晰看到东京熊熊燃烧的景象。李梅不满足于此,派出第二批轰炸机准备续击。但由于首轮火焰和热浪过大,第二批飞机难以靠近,只能匆忙投弹。
次日早晨,侦察机飞临东京,照片显示约四分之一城市依旧燃烧,曾繁华的下町区已经消失无踪。美军估计这次轰炸造成数万日本人伤亡。日本军方却坚称仅有数百人死伤。李梅听闻后怒不可遏,决定再次发起攻击。
3月10日晚,李梅指示飞行员用相同战法将东京再度焚烧,大部分城区变成如火星表面的焦土。大量居民非死于直接轰炸,而是在防空洞内因火灾消耗氧气而窒息。内部拥挤与高温导致多人被活活闷死。
曾经在1941年轰炸重庆的日军,如今自己也体验了惨痛的空袭教训。李梅制造的这场大火持续了整整四天四夜,烧死、闷死、烫死的日本军民人数超过十万,超过后来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的死亡人数。
日本随后大肆报道轰炸事件,试图先发制人地指责李梅犯下“不可饶恕的战争罪”。面对日本及美国反战派的谴责,李梅表现得极为坚决。他从未用书面形式向上级阿诺德请示行动,全部以口头汇报方式进行,既保护了阿诺德,也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。
原本李梅可能会被国际军事法庭审判,但1945年4月反战派总统罗斯福去世,由更强硬的杜鲁门继任,李梅因此逃过一劫。随后他组建了轰炸机司令部,麾下拥有五个轰炸机联队,飞机总数高达1002架。
资源充足后,李梅开始对日本69座主要城市中的67座进行轰炸,涵盖大阪、名古屋、神户等大城市。甚至还对东京进行了多次轰炸。值得一提的是,每次轰炸前,他都会派飞机散发传单,提前告知轰炸的时间和地点,制造心理压力。
连续不断的高密度轰炸几乎摧毁了日本的工业体系,城市建筑大面积焚毁,有些区域几乎被夷为平地。同时,因浓烟尘埃蔽日,日本的气候发生变化,粮食减产,最终引发大范围饥荒。
动画片《哆啦A梦》中,大雄的爸爸野比神助曾回忆童年时常常吃不饱,还躲避轰炸机的画面,便是指这段惨痛历史。作为“烧烤大师”的李梅,在战后得以晋升为上将,并在1957年至1961年期间担任美国空军总参谋长一职。
发布于:天津市永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